教育是民族振兴、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。2024年,涧峪岔镇紧扣市委、市政府确定的“四件民生实事”,以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”为宗旨,把教育工作纳入党委会议事日程,党政主要领导熟悉教育、关心教育、研究教育,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,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现将我镇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报告如下:
一、基本情况
涧峪岔镇地处白于山区,位于子长市以北50公里处,处于淮宁河上游,北部与子洲、横山县相连,西部与李家岔镇、栾家坪街道相接,东南与南沟岔镇、玉家湾镇毗邻。全镇土地总面积343平方公里(涧峪岔镇224平方公里,高台119平方公里),其中镇区占地面积2.1平方公里。辖1个便民服务中心,18个行政村168个自然村,6805户22265人,常住人口1867户3847人,现有中心学校一所,幼儿园一所,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一个。
二、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
(一)义务教育普及程度。一是各项指标达标情况。我镇中心学校有学生147名,中心幼儿园有学生20名,入学率达100%,毕业合格率100%。二是教师基本情况。镇九年制学校,在岗教职工43人,经过各级各类业务培训,教师自考,外出进修,均已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,教师资格证书合格率达到100%,幼儿园在岗教职工6人,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。三是获奖情况。在中招考试中,我镇有12名同学被子长中学录取,14名同学被二中录取;九年级体育、物理位居全市第四,八年级历史全市第二,三年级和六年级科学全市第一;九年级薛真真同学英语成绩112,更是取得了全市第二的好成绩;上学期,张丽老师和袁瑞老师被评为子长市“优秀教师”,高盼老师、蔡建老师在子长市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“一等奖”、“二等奖”。
(二)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。近年来,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,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,多方筹措资金改善了办学条件。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。教学楼、学生宿舍楼、实验楼、教师公寓楼、餐厅得到了充分利用,师生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,教育局筹措资金对幼儿园和中心学校进行了绿化、硬化、美化,对中小学师生宿舍、灶房、餐厅、冬季取暖设施设备,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造。二是镇政府投入方面。镇政府为了推进镇教育的快速发展,重新研究制定了《涧峪岔镇教育复兴计划》,明确提出,镇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,设立教育专户,专门用于校舍维修,教师培训,师生奖励,镇政府,镇教委讨论制定出台了《涧峪岔镇教育奖励办法》,在教育工作会议上,严格按照《奖励办法》中的规定兑现奖励,2024年度受奖教师20余人,受奖学生20多人,资金共计2万余元。三是积极协调爱心捐赠方面。积极开展对学生的资助工作,发起和组织涧峪岔镇43名爱心人士对涧峪岔镇中心学校43名学生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,与学校紧密合作,共同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;协调市委统战部、妇联又联合捐赠冬季校服一套,陕西子长教育基金会捐献被罩、床单、枕套一套,延安民营企业家秋校服一套,价值5万的师生读物若干。四是教学仪器设备情况。我镇中小学部室齐全,电教仪器设备、微机室、语音室、多媒体教室、电子备课室;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科学实验室;图书室、团队活动室、师生阅览室等。全部达到省级一类标准,完全能满足现有学生教学需要,享有城市学生相同的优质教育资源。
(三)教学质量和农业技术培训。一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我镇紧紧围绕“双高双普”做文章,一方面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,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校内部管理,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,加快课程改革步伐,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在全市同类学校中,升学考试总评成绩逐年提高,涧峪岔的教育质量再创辉煌。二是加强农业技术培训。在巩固扫盲成果的同时,加强了对青壮年人口农业技术的培训,办起了镇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,以引导青壮年农民解放思想,发展经济为目的,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对青壮年农民进行培训教育,使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技术,为发展经济奠定了基础。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,聘请市农、林、牧有关技术人员到镇文化技术学校,向广大农民讲授各种种植、养殖、栽培技术,到农户,到地头实地指导10余次。
三、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举措
回顾一年的工作,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。一是学校内部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;二是学前教育还很薄弱,幼儿园操场急需软化;三是广大群众对发展教育的迫切愿望还需进一步提高。
下一步,我镇将进一步充分挖掘优质教育资源,加大对教育的投入,加强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训,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,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管理,使学校管理上水平,实现民主化,制度化,科学化管理,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不断提升涧峪岔镇教育品质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,努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。
子长市涧峪岔镇人民政府
2025年2月17日